別人的歌
其實自 A-Level 以來,早已養成一邊聽收音機一邊吞書的習慣。尤其 Year 3 那年讀羅教授的 Advanced Film Theory 課時,每晚跟 Deleuze 的兩本光影大作對峙時都會有種出神的感覺(念力一減弱,思路就會馬上失控);當腦際漫天飛花,自不然會出手殺機,再不要得的惡習對我的影響都不算大。見近來心思散慢,面對跳班的工作清單實在感到束手無策,也就(更)放開懷抱,多聽了商台的深夜放送,特別是一位叫遮匙的精靈女 DJ 的節目。這夜打頭陣的是 Raidas 的《傾心》。
一聽到副歌,一連串的影像就如火車擦過幾曾流連過的*後八十、前王菲年代:扮野金曲中的盧海彭及樂隊《凹凸匙》、十三樓呀細姨的手造陳年電腦台邊瑟縮著的一片《傳說》黑膠、東記歌舞台上的盧馬丁和我、《人海綠皮書》的主題曲、四叔如何以美君/憶蓮/達明及齊豫的歌為我開導出另一雙耳...當然還有更多連當事人都記不起或根本不知的,也就讓我據為己有好了。
“ 人人隨意點唱 一樣那些歌
唱罷也惹來 公式的拍掌
其實掌聲屬於那 人盡皆知的歌
演唱的歌手卻如永沒名字 ” 《別人的歌》
驟變的音階屢次起跌,原來我的一直都活在童年,就算華富邨快將被輯錄成《當年今日》,就算以前陪我一起冒險的友好都湊仔去也,我一日要翻案,此時那地,總會搜得出一點點人證物證 — 那時也許會淌一點淚、也許下點雪,然後不再無故重讀那首別人的歌。
*不知從何時開始,“八十年代”被灌上了太多包含著寄想、尋醉過去及倒港等大眾意識,說多了亦自覺口臭;在此僅作時間指標之用。
